天博这十年|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奋力谱写天水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天博APP章
发布时间:2022-11-11 08:57:34

  原标题:天博这十年|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奋力谱写天水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习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天水市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及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统揽,围绕打造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和伏羲庙5A级旅游大景区以及国家卓越博物馆建设,锐意进取、守正创新,充分发挥“收藏、展示、研究、交流、教育”等职能,积极实施“科研兴馆、人才强馆”战略,各项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尤其在藏品管理、文物保护修复、陈列展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社会教育、古建筑修缮、学术研究、开放运营等方面成效显著,形成了集天水市博物馆、伏羲庙、天水民俗博物馆(南北宅子)职能于一体的全国独具特色的综合性文博单位。

  天水市博物馆始终坚持“外塑形象、内强素质、科学管理”的宗旨和服务理念,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面对博物馆事业发展较快、功能不断增多,社会各界要求不断提高的实际,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以文物保护利用和旅游设施建设为带动,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的科学管理思路,先后制定了60多项管理制度,完善了各岗位职责,极大地调动了全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优质文明服务的意识,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确保了新时代博物馆事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根据博物馆行业发展变化,积极探索建立以理事会制度为重点的法人治理结构,2017年3月成立了理事会和监事会,着力打造“组织结构合理、运行管理高效、监管制度健全、公共服务优良”的全新格局,为天水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再添硕果,标志着天水市博物馆在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博物馆公益属性和公众参与机制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切实做到了疫情防控与业务工作两不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引进了20名硕士研究生,全馆职工本科以上学历达到90%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近70%,1名同志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甘肃省领军人才待遇,同时采取了“派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加强职工业务培训,形成了优势互补、特长搭配合理、老中青梯次衔接的干部队伍,为博物馆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藏品是博物馆工作的基础,天博APP天水市博物馆藏品丰富,管理制度科学规范,现有石器、陶器、瓷器、铜器、铁器、书画、古籍、杂项、古钱币、民俗文物、伏羲文化类藏品40352件,这些藏品以天水地域内历史文化为主,以周边相邻地区历史文物为补充,基本形成了完整反映各个历史时期文化特色的藏品体系。2015年,实施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实现了文物分类分库管理。为文物库房和修复中心、展厅安装了温湿度监测与控制系统,实现了实时监测控制文物库房和展厅环境。2016年,实施馆藏精品文物数字化保护、珍贵文物三维影像数据采集等文物保护项目,建立了馆藏文物影像信息数据库,实现了可移动文物资源标准化、动态化管理。2013年7月至2015年10月实施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2017年被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甘肃省文物局授予“甘肃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先进集体”。2021年以来,完成所有馆藏文物的清点核对及5500件(套)藏品档案和编目卡的填写,摸清了文物家底;完成全年文物征集任务,300件馆藏精品文物数字化项目和50件珍贵文物三维影像数据采集结项,完成1125件(套)拟修复文物的清单整理、填报、拍照和登记工作;2021年制定了《天水市博物馆文物征集工作实施办法》,面向社会征集流散文物,藏品征集工作成效显著;建立馆藏文物核查常态机制,购置藏品专用档案盒,对所有上级别文物档案规范化保管;完成了馆藏古籍核查录入工作,摸清了古籍藏品状况,文物保护成效显著。天水市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成立于2012年,2014年取得可移动文物修复和设计资质,文物修复水平不断提高。2016年文物保护修复中心设立了金属、陶、玉石器文物修复室、纸质文物修复室、文物信息采集室、分析监测实验室,配备了专业仪器设备,组建了一支多层次多学科的人才队伍,先后多次承担省内文物保护修复项目,2018年荣获第十届“薪火相传——文化遗产筑梦者”杰出团队。2021年以来,完成了《天水市博物馆馆藏战国铁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胡氏古民居建筑——南宅子彩画修缮项目》《白银市博物馆馆藏金属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等结项验收工作;完成了《天水市博物馆馆藏书画文物保护修复设计方案》《天水市博物馆馆藏青铜器保护修复方案》《清水县博物馆馆藏青铜器保护修复方案》,“天水市博物馆隋唐屏风石棺床保护修复项目”入选“2021全国优秀文物藏品修复项目”;完成了南北宅子建筑构件及木质文物常规病虫害防护与治理工作,对局部建筑彩画进行了除尘;组织人员顺利完成了天水伯阳墓葬发掘出土的M5、M6宋代砖室墓和一座陶窑的搬迁工作。目前,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已发展成为以青铜器、铁器、陶器、纸质文物保护修复为特色,兼顾玉石器、木质文物的保护修复以及文物预防性保护等全方位、多功能的文物保护修复机构,成为甘肃省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省级文物保护科研基地,今后将会培养出更多的能工巧匠。

  天水市博物馆历史文物陈列馆形成了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展览、赴外展出与引进展览于一体的陈列体系。2017年,由于文博事业发展需要,对历史文物陈列馆进行提升改造,在原来9个基本陈列的基础上,改设为1个序厅和6个展览厅,2个临展厅,一座高清数字影院。包括“走进天水——天水市博物馆基本陈列序厅”“八千年的记忆——天水古代文明陈列”“甄陶天工——馆藏彩陶专题陈列”“吉金华光——馆藏青铜器专题陈列”“范金琢玉——耀州窑瓷器专题陈列”“楮墨流彩——馆藏邵力子先生捐赠拓片展”“胡汉同华——天水出土贴金彩绘屏风式石棺床特展”。展厅以“走进天水”为主线,以通史和专题的形式反映了天水的历史变迁和古代文明成就,展示了天水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同时,不断加强馆际交流,先后联合其他博物馆成功举办了“百年巨匠系列书画展”“天才狂想曲——毕加索版画艺术精品展”等引进展览及“匠心筑梦——天水市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西垂有声——天水地区秦文化与西戎文化考古成果展”“藏珍·守正——天水市博物馆收藏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及社会知名人士书法展”等极具影响力的原创文物和书画类展览,这些展览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形式新颖,既包含对本地域的挖掘与宣传,又注重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展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21年以来,天水市博物馆不断开拓办展思路,丰富展示内容,举办“红色热土——天水地区革命历史文化专题陈列展”等原创展览,“历史的笔触——卢引科文物考古绘图成果展”等引进展览,“翰墨铸魂——天水市博物馆职工精品书画展”等线上展览,首次推出“肇启文明——大地湾遗址考古出土文物展”原创展览赴外馆展览,文物交流展览范围不断拓展;同时,克服疫情影响,积极筹办线上线下展览和交流活动,受到大家的高度赞誉;2022年制定出台了《天水市博物馆策展人制度(试行)》,在促进博物馆职能发挥带动各项工作发展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与十年前相比,如今的展览更加主题鲜明、价值突出、引人入胜,更能形象生动地展现历史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天水市博物馆不断优化服务设施、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提高服务效能、增强文化供给,受到了社会的好评。天水市博物馆作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研学教育实践基地和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十分重视社会教育职能发挥,设立了专门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建立了完善的志愿者管理制度,将博物馆志愿服务与学校教育、国民素质教育、社会实践深度融合;2016年3月,因天水市博物馆志愿者在专业性服务方面的突出贡献,被共青团甘肃省委和甘肃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命名并表彰为优秀“甘肃省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广泛开展了“进乡村、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等四进活动,研学社教交流范围进一步扩大,在传统节日、重要纪念日、“5.18国际博物馆日”“世界文化遗产日”等,组织策划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社教活动;根据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创排的《陶罐与铁罐》教育项目和“我是小小毕加索”社教项目成功入选全省社会教育项目,推出了首部革命传统教育课程《赓续红色基因》,红色文化进课堂深受青睐;研发了馆藏文物拼图、伏羲庙建筑模型研学教具2套。旅游接待和服务质量全面推进,2022年按照创建国家5A级旅游大景区标准,投资80多万元改造提升了三个旅游厕所,实施厕所内空气质量、人数统计动态化检测,在全市首家建设了家庭卫生间;开发建设了微信小程序综合服务平台,智慧导览、线上预约、信息推送等日益普及,为观众提供全流程服务;伏羲庙改造提升景观环境,各类标识标志清晰完善,增加了人性化游览通道和休息设施,景区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同时,不断加强讲解员队伍建设,制定了《天水市博物馆讲解员评星定级考核办法》,对讲解员进行动态管理,多次完成上级重要考察接待和我市重大活动的讲解接待工作,受到各级领导的表扬;组织讲解员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技能大赛取得较好成绩,为宣传天水、讲好天水故事发挥了积极作用。

  天水市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伏羲庙、胡氏古民居(南北宅子)的保护管理机构天博APP,承担着这两处古建筑的保护修缮工作。2015年12月完成了伏羲庙保护维修三期工程暨伏羲文化研究中心的建设,同时还新建了天水市博物馆历史文物陈列馆和伏羲文化研究中心(伏羲学院),为伏羲文化的传播奠定了物质基础。至2016年,共维修文物建筑和复建建筑8161平方米,铺设庙区游览道路和地面5000平方米,伏羲庙占地面积由原来的6600平方米扩大到35000平方米,伏羲庙三期工程天水伏羲文化研究中心古建装饰工程被评为“2015—2016年度(第二批)北京市建筑装饰优质工程”。另外,伏羲广场也进行了改造提升和环境整治,公祭伏羲大典祭祀场所功能渐次完备。此外,2004年开始,天水市博物馆实施了胡氏古民居(南宅子)保护维修工程。2018年8月,北宅子移交天水市博物馆统一管理,经过长期的保护修缮,现在胡氏古民居(南北宅子)由15个院落、90座单体建筑组合而成,已成为西北地区极具特色的展示民居民俗文化的博览园。2021年以来,天水市博物馆在处理伏羲庙院内维修改造,南北宅子捉节加垄等工程的同时,面对伏羲庙中轴线安全隐患,向省文物局做了汇报,2021年9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伏羲庙部分古建筑保护修缮项目》。2022年5月,省文物局组织5名专家对方案进行了评审。根据评审专家意见,我馆委托北京两家专业机构对伏羲庙古建筑构建进行了检测,8月项目已通过省文物局方案评审,现正在申请国家专项资金支持。该项目实施后,将解决伏羲庙古建筑屋面漏雨、瓦垄脱节、檐口局部下沉、檐椽朽折、望板糟朽等古建病害,实现古建筑的科学保护和永续利用。

  天水市博物馆高度重视科研工作,设立了研学教育实践基地,加强了与兰州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省内外高校的科研合作,学术研究基础进一步夯实,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多次举办高水平学术研讨会,并有计划地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培训方式提高职工业务能力,逐步建立起一支专业知识结构比较完整、人才梯队合理、研究力量较强的学术研究人才队伍,在业务培训、项目申报、课题研究、学术成果出版等方面成果丰硕,出版学术专著和文物图集60余本,承担科研项目10余项,职工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2021年以来,制定了《天水市博物馆内部课题申报指南》《课题研究管理办法》天博APP,首次实施馆内课题申报;出版《八千年的记忆——天水市博物馆通史陈列》,编印《甘肃省考古学文献资料汇编》《天水市博物馆文物立体图册》《天水文博》,编印内部交流刊物《天水文博》,“天水地区史前聚落的考古调查和研究”等课题结项,省文物局和省社科联3项课题获批立项,完成《天水市博物馆国宝“石棺床”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方案》的编制工作,省社科联立项的“甘肃古史传说与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新路径探索”结项并被评定为“优秀”等级;转变讲座举办形式,实现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搭建合作交流平台,组织召开天水博物馆行业合作发展座谈会,发起成立“黄河寻根问祖文化联盟”,成立天水市博物馆行业恳谈促进会,凝聚各方力量,共促文化旅游事业发展。

  天水市博物馆依托馆藏文物、伏羲文化天博资讯、民俗文化等资源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文创产品研发上把工艺美术、文物复制品、民间工艺品、旅游纪念品作为文创产品的研发思路,采取自主开发、线下联合经营、加强与第三方合作实施文创IP授权等模式,不断加强文化产业发展。2021年,在南北宅子打造了天水文博艺术品交流中心、天博文创展示中心,确定了“天博文创”产品通用标识;结合古建筑构件和精品文物,研发设计了伏羲八卦仪、“羲皇福宝”铜镜、“龙凤呈祥”书签等特色文创,复制了旋纹彩陶瓶、《淘气陶器趣物论》漫画绘图。2022年研发设计了河洛卦牌、六十四卦扑克牌、玉兔送福围巾、耀州瓷龙凤杯、羲皇赐福香灰葫芦、龙凤福禧杯、龙凤书签(车挂)、刘海戏金蟾熏炉、重环纹青铜烟灰缸等数款文创产品,这些产品既满足了观众需求,又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且,为创新开发模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创产品的研发、生产、经营,提升文创产业开发经营水平,面向省内外招募文创产业发展第三方合作伙伴;同时天博APP,为助推天水市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主体活力,积极探索“互联网+”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搭建文化创意产品展示推广和交易平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文创产品兼职带货主播。此外,以IP授权形式进行互联网数字藏品的发行,探索了文创产品市场化的新途径。

  十年来,天水市博物馆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单位和个人先后获得40多项省市级奖项。2013年荣获公祭伏羲大典先进集体,2016年被评为全省文博系统文化遗产工作先进集体,2018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2019年被授予甘肃省民族团结教育实践示范基地,2021年被公布为首批甘肃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全省事业单位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1名同志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科技部表彰为“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名同志被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甘肃省文物局评选为“全省文物工作先进个人”,1名同志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消防救援总队等8家单位联合评选为“119消防奖先进个人”,2名讲解员分别荣获全省博物馆纪念馆讲解员大赛“二等奖”“三等奖”等。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十载奋进,成绩斐然;展望未来,信心满怀。新时代赶考路上,天水市博物馆将继续守正创新、踔厉奋发,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持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高度的文化自觉,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和展示传播水平,讲好天水故事,让文物真正活起来,奋力谱写天水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